经济适用房是我国政府为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而推出的一种保障性住房。那么,经济适用房的产权究竟属于谁呢?以下将为您详细解答。

经济适用房产权属于谁?

一、经济适用房的定义

  经济适用房是指政府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通过限定建设标准、限定销售价格、限定供应对象等方式,向符合条件的家庭提供的一种具有保障性质的住房。

二、经济适用房的产权归属

  1. 产权性质

  经济适用房的产权性质属于个人所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规定,经济适用房的所有权归购房者所有,购房者享有对该房屋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2. 产权期限

  经济适用房的产权期限与普通商品房相同,一般为70年。购房者需在取得房产证后,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土地出让金和房产税等相关费用。

  3. 产权限制

  虽然经济适用房的产权属于购房者所有,但政府对其转让和出租有一定的限制。具体如下:

  (1)转让限制

  经济适用房在取得房产证满5年后,购房者方可进行转让。但转让价格不得高于同期同地段同类商品房的价格。

  (2)出租限制

  经济适用房在取得房产证满5年后,购房者方可进行出租。但出租价格不得高于同期同地段同类商品房的出租价格。

三、经济适用房的产权变更

  1. 转让

  购房者需按照相关规定,向当地房地产管理部门申请办理经济适用房转让手续。转让过程中,需缴纳一定的税费。

  2. 抵押

  经济适用房可以抵押,但需符合以下条件:

  (1)购房者已取得房产证;

  (2)抵押贷款用途合法;

  (3)抵押贷款额度不超过房产价值的70%;

  (4)抵押贷款期限不超过房产剩余使用年限。

  3. 继承

  经济适用房的继承方式与普通商品房相同,遵循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的原则。

四、总结

  经济适用房的产权属于购房者所有,但政府对其转让和出租有一定的限制。购房者需在取得房产证满5年后,方可进行转让和出租。在办理产权变更手续时,需按照相关规定缴纳相关税费。